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步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即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快速衔接,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升温,更彰显出其国际化进程的坚实步伐。 阅读量:12242
2025年10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与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首单业务落地形成精准呼应。这一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同频共振,并非孤立事件——叠加此前跨境支付基建升级、双边货币合作深化等一系列动态,人民币国际化正以“政策-市场-基建-安全”多维度协同的态势,释放出层次丰富的积极信号,其全球货币功能与地位稳步提升。 阅读量:14003
2025年9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国际清算银行(BIS)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行长例会。与会央行行长就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近期国际资产价格走势、劳动力市场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走势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2025年9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例会期间分别与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瑞士国家银行行长施莱格尔和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沃尔高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就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双边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级派出机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强金融监管总局及各级派出机构档案工作,推进档案科学规范管理,更好地服务金融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为改进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监管,推动保险公司提高资本保证金管理水平,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保险公司资本保证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日,为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FISP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保险业持续做好交强险保障服务工作,推动扩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交强险功能作用持续发挥。
为加强两国金融合作,促进双方在货币政策、金融部门、支付系统、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业务与信息交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阿塞拜疆共和国中央银行行长卡兹莫夫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阿塞拜疆共和国中央银行合作谅解备忘录》。
为推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近日,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廖岷,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邹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去年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部、行协同配合取得的成效,并就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和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双方一致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发挥部、行联合工作组机制作用,深化合作,加强协同,持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共同保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好落地见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8月28日晚间,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郑州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上半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郑州银行实现规模与质效同步提升,连续第二个财报季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6.90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27亿元。多项指标强势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定义了独特的“郑银速度”,在城商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